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标准是根据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是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的。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是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李某去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但是并没有按规定签合同。进入公司后,李某发现公司每个月都无端的扣自己的工钱,今年初更是被公司无情的解雇。为此,李某将公司告上法庭。
根据案例描述,李某在2010年8月应聘到某公司工作,双方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是口头约定了李某的月工资为2000元。然而,在发工资的时候,该公司却以各种借口克扣了李某的工资。今年初,该公司无任何理由地将李某辞退。因此,李某将此事诉至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支付被克扣的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以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该公司辩称,双倍工资差额和赔偿金都是对单位的处罚,根据法律规定,只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而没有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因此,该公司认为劳动者不能同时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和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可以看出,上述两种责任是针对不同的违法事实制定的,重复适用并不冲突。并且,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应该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因此,该公司辩称无法依据法律支持。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在用人单位延迟支付经济补偿金超过一个月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定义、条件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应得的经济补偿金。
政府临聘人员的转正问题。临聘人员转正机会很小,只可能在事业单位获得编制。临聘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在劳动关系、退休及福利待遇上有差异,但用工期间待遇相同。临聘教师为临时聘用教师,面临待遇不如正式教师和失业风险。临聘员工与正式员工存在区别,临时员工权益较难
我国关于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裁员时的补偿规定。被裁员的职工有权根据工作年限获得经济补偿,每工作满一年可获得一个月工资。在裁员前,公司需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公司应优先留用订立较长期限劳动合同等人员。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工资和工作时间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