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序目的相同
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的目的都是在破产清算程序之外引入破产预防的程序机制,以完善破产法。因此,它们都是破产预防法的一部分。
2. 程序性质相同
作为预防破产的法律程序,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都属于非讼事件范畴,采取当事人申请主义的程序启动原则。在法律规范不足时,它们都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3. 意思自治原则为程序推进的基础
尽管在和解和重整中,法院行使司法裁量权的能动性及其比重大小有所区别,但和解和重整都以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思自治和共同合意为基础。这部分取决于其非讼性质,部分则是由于他们所调整的毕竟均属私权关系的缘故。
1. 直接目的不同
破产和解通过调整债权债务关系来维持债务企业的法人人格,从而实现预防破产的目的。而破产重整的目的不仅在于维持债务企业的法人人格,还深入企业内部,寻找深层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使债务企业重获健全的生产经营能力。
2. 适用对象不同
破产和解适用对象与破产清算的范围一致,而破产重整的适用对象更为宽泛,除公司外还包括合伙与个人。
3. 申请权人不同
破产和解只有债务人才能成为申请权人,而破产重整除债务人外,具备一定条件的股东和债权人也有申请权。
4. 利害关系不同
和解程序是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对立状态下进行的,主要维护债权人利益;而重整程序是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同心协力状态下进行的,能够统筹兼顾双方利益。
5. 合意的性质和地位不同
和解程序中的合意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成立的集体性和强制性契约,属于合同行为;而重整程序中的合意是由债权人、债务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立于同一立场,本着同一目标作出的意思表示,属于共同行为。
破产管理人在重整计划执行中的职责。管理人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同时对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债权人会议监督。重整计划执行由债务人负责,管理人有责任监督其执行并向法院提交报告。重整计划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具有约束力,影响债权人的权利
重整程序的相关内容。法院收到重整申请后应在三十日内作出裁定,若重整计划未获通过,法院将裁定终止并宣告破产。重整制度具有多元化的启动主体和广泛的参与主体,担保物权受到限制。重整程序的优先性体现在一旦法院裁定重整,其他破产程序必须停止。反映了社会本位的立
重整计划债权人表决程序,包括债权分类、重整计划的制定和批准、表决程序以及破产债权的清偿顺序。程序将债权分为四类并分别进行重整计划表决。重整计划通过时需满足各组过半数同意并占该组债权额三分之二以上。破产财产按照一定顺序清偿,若不足则按比例分配。重整过程
重整与和解在法律上的区别,主要包括适用对象、适用情形、提出申请的时间限制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分析了强制和解与重整的制度差异,涉及目标、适用对象、程序开始的原因等方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