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竞业限制产生争议的,是属于劳动争议之一,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争议,申请劳动仲裁前要确定到哪里申请,那么竞业限制仲裁如何管辖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管辖权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行使。当事人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期间
根据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当事人向对方主张权利、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可以中断仲裁时效期间。中断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期间将暂停。一旦中止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后的一年内提出申请。
约定竞业限制应符合哪些条件
限制人员的范围
竞业限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实际上,竞业限制仅适用于那些了解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的人员,而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劳动者。企业无法承担为每个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金的费用。
限制范围的明确定义
由于竞业限制限制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一旦生效,劳动者要么改行要么失业。因此,竞业限制的范围不能任意扩大。商业秘密的范围可能大也可能小,如果由用人单位自行确定,可能会被扩大。原则上,竞业限制的范围和地域应限制在与用人单位形成实际竞争关系的地域。
保护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自由竞争和贸易自由是经济的基本原则,竞业限制本身是对自由竞争的限制。因此,竞业限制的实施必须以正当利益的存在为前提,并且必须是保护合法权益所必需的。首先,必须存在竞争关系,其次,商业秘密的范围不能夸大,劳动者承担的义务范围不能无限扩大,以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竞业限制期限
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受竞业限制约束的劳动者在与本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业务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