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角度上,股东与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主体,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是分离的。因此,股东在其出资范围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而公司对自身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一般情况下,股东只能被起诉公司的债务,除非股东存在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行为。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如果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他股东造成损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如果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且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公司作为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的债务没有直接责任,除非是因为法定代表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可以要求法定代表人承担侵权责任,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九条,如果企业法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除了法人承担责任外,还可以对法定代表人进行行政处分、罚款,如果构成犯罪,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出资的认定及法律责任。首先定义了虚假出资,并描述了其行为特征;然后阐述了单位虚假出资的主要表现;接着说明了虚假出资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最后提到了虚假出资的立案追诉标准。
哪些情况下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首先,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注销,导致公司债务无法清算时,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可以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其次,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且无法提供财务账目时,如果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逃避债务,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
我国公司法关于认缴期限未届至股东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股东在认缴期限内通常不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则例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虚假出资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判断股东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时,原则上应由债务人承担举证责任。
公司执行阶段中是否可以追加股东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四种情况,包括股东出资瑕疵、公司人格形骸化、滥用一人公司人格以及转移、隐匿、侵占公司财产。在执行程序中,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以追加相关股东为被执行人,并承担相应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知识,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