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降低员工薪资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劳动报酬。
根据该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该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1、录用劳动者时,需要明确告知录用条件,并保存相应的告知证据。告知的方式可以是将录用条件写在劳动合同中,或者写在员工手册中,劳动者签字领取员工手册等。
2、录用条件应与劳动合同目的相符合。录用条件应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能力相关,不得设定歧视性条件,也不得与法律法规相违背。此外,录用条件应适宜、科学,不能设定明显无法完成或超过大多数劳动者平均水平的条件。另外,录用条件应具有客观性,描述语言应明确,避免使用概括性或原则性语言,也不应完全以主观条件进行评价。
3、应有系统的、可留存证据的考核过程,考核手段应符合合同约定或合同目的,或符合社会一般水平的认知。例如,不能强迫普通员工冒生命危险完成工作任务。还记得银行被抢后,银行以当值柜员没有誓死捍卫单位财物为由解除合同的案例吗?因此,应通过考核过程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避免泛泛而谈。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在用人单位延迟支付经济补偿金超过一个月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定义、条件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应得的经济补偿金。
政府临聘人员的转正问题。临聘人员转正机会很小,只可能在事业单位获得编制。临聘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在劳动关系、退休及福利待遇上有差异,但用工期间待遇相同。临聘教师为临时聘用教师,面临待遇不如正式教师和失业风险。临聘员工与正式员工存在区别,临时员工权益较难
我国关于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裁员时的补偿规定。被裁员的职工有权根据工作年限获得经济补偿,每工作满一年可获得一个月工资。在裁员前,公司需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公司应优先留用订立较长期限劳动合同等人员。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工资和工作时间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