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可以请求公示催告的票据必须是可以背书流通的票据。而有权请求公示催告的当事人必须是直接丧失票据的人,持票人的前手或票据的出票人不能向法院提出申请。
申请人在向法院提出公示催告的申请时,必须在申请书中详细注明丧失的票据的票面金额、出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相关信息,以及申请的理由、事实和相关证明资料。
法院收到公示催告的申请后,应立即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如果法院认为申请内容符合规定,应通知申请人予以受理,并通知票据的付款人停止支付,该停止支付应持续到公示催告程序终止。如果法院认为申请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在七日内作出驳回申请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法院受理公示催告的申请后,应在三日内发出受理申请的公告,并在公告中注明以下事项:公示催告申请人的名称(即票据丧失人的姓名/名称)、丧失的票据的种类、票面金额以及出票人、背书人的名称等;申报权利的期限(即取得该丧失票据的人向法院申报权利的期限);在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法律后果或利害关系人不申报权利的法律后果等。上述公告应张贴于法院的公告栏内,并在相关报纸、公报或其他媒体上刊登。如果当地设有证券交易所,还应在交易所内张贴。
有关的利害关系人必须在法院确定的期限内向法院申报权利。在申报权利时,必须出示所持有的票据,并主张自己对该票据具有合法的权利。法院应同时通知公示催告的申请人到场查看票据,并加以辨认。如果利害关系人出示的票据与申请人丧失的票据不一致,法院应驳回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如果申报权利人出示的票据与申请公示催告的票据一致,法院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申请人和申报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将根据相关规定判定谁是该票据的合法持有人。
在法院规定的权利申报期限内,如果没有人向法院申报权利,或者所提出的申报被法院驳回,那么在申报权利的期限届满的次日起一个月内,公示催告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作出除权判决,宣告该丧失的票据失效。失票人可以根据该判决向付款人请求付款,从而恢复其票据权利。
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定审理期限,包括公示催告的条件、申请程序、公告程序、利害关系人的权利申报以及除权判决的请求。文章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程序,为失票人恢复票据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流程。
公示催告程序的流程。持票人如遇到票据丢失或被盗,可向基层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申请人需递交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票据主要信息和申请理由。法院受理后将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布公告,催促相关人员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间不得少于六十日,期间转让票据权利无效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公示催告的定义、性质、适用范围和特点。公示催告是一种民事诉讼程序,旨在保护失票人的票据权利,通过公示方式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该程序适用于可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的案件,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其特点包括由申请人启动和进行、采用书面审查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