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合同下载 > 债权债务 > 保证合同 > 连带责任保证合同范本

连带责任保证合同范本

时间:2020-05-25 浏览:47次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出借方(甲方):

住所地:

联系电话:

 

借款方(乙方):

住所地:

联系电话:

 

担保方(丙方):

住所地:

联系电话:

 

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以资共同信守。

1、借款金额、期限。

(1)本合同项下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__元,(小写);_______元(大小写不一致,以大写为准,下同)。

(2)本合同项下借款期限为自___年___月___日起至___年___月___日止。

(3)甲方应按1.2条约定一次性提取借款,乙方提前或推迟提款,应经甲方书面同意,否则,视为违约。

2、借款利率、利息。本合同项下月利率为____%,自实际提款日起按日计息。借款到期,利随本清。

利率按以下方式支付:______________。

3、还款方式: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按期偿还借款本金和按期足额支付利息。

4、担保。

风险提示: 保证责任方式分为连带清偿责任和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时,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担保责任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而一般保证只有在债务人不能履行(与不履行有区别)债务时,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当事人应根据担保目的的不同来确定保证方式,降低风险。

(1)本合同项下借款的担保方式为丙方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担保。

(2)丙方完全了解乙方的借款用途,为其提供连带责任的保证担保完全出于自愿,其在本合同项下的全部意思表示真实。

(3)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含律师费)和所有其他应付费用。

风险提示: 现很多担保公司对于担保期间的设定并不重视,有的保证合同不设定保证期间,有的设定早于主债务合同履行期限届满的期间,这种设定都是被视为未约定保证期间。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因此,在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下,债权人的权利实现期间就会大大缩短,极易因一时疏忽而使债权无法得到实现。

(4)保证期间为本合同确定的到期之次日起两年。

(5)若甲方按合同约定提前收回款项,则保证期间为自甲方向乙方通知的还款日之次日起两年。

(6)甲方与乙方协议变更本合同,无须经丙方同意,丙方仍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7)甲方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丙方仍在原保证范围内继续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8)甲方依合同约定,依法解除本合同时,甲方有权书面通知丙方提前承担保证责任,丙方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0日内履行保证责任。

(9)丙方保证责任为独立责任,不因甲、乙方借款合同的无效而无效。

5、乙方权利、义务

(1)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提前还款。

(2)自觉接受甲方对本合同项下借款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及监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招投标合同的债权债务转移问题

    招投标合同中的债权债务转移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招投标合同一般不允许债权债务转移,但在特定情况下是允许的。同时,债权转让通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和债权人、受让人、债务人共同订立债权转让协议书。

  •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 老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

    老赖在民商领域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老赖指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但拒不偿还的人。如果老赖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包括存在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法院强制执行后仍然无果、有能力还钱

  •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虚假债权转让若构成合同诈骗罪则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另外,公司债权转让个人需要满足有效存在的债权、双方的合意、债权可让与性和转让通知等

  • 抗辩权的定义
  • 收支性融资风险的规避策略
  • 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谁来承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