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朋友驾驶小型客车与一电动车在十字路口相撞,导致电动车后座的小孩受伤。事故发生后,朋友立即联系保险公司,并将受伤小孩送往医院接受检查。朋友为小孩垫付了医疗费、检查费、陪护费和电动车维修费,总计约一万元。然而,双方未能达成赔付方案,小孩方将朋友和保险公司起诉到法院。
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付原告各项费用,包括医疗费、伙食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辅助费和财产损失,总计16089.6元。扣除朋友垫付的9264.6元后,保险公司仍需向原告支付6825元。
朋友发现法院未判决保险公司赔付他垫付的9264.6元,于是决定再次向法院起诉原告和保险公司。然而,保险公司声称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应通过仲裁解决纠纷。
根据情况分析,朋友将原告和保险公司一同起诉到法院,因此不应该选择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
保险理赔是指在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导致被保险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行为。根据《保险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规定,当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向保险人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性质、原因和损失程度等相关证明和资料。
如果保险人认为证明和资料不完整,应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补充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请求后,应及时核定。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达成赔偿或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后十日内,保险人应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如果保险合同对保险金额和赔偿或给付期限有约定,保险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确定赔偿数额的三种标准。首先是基于受害人在名称权受到侵害期间的财产利益损失为标准;其次是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利益为标准;最后是在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赔偿数额。评估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程度和情节等。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不应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诉讼程序中原告和被告的资格要求,以及法律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原告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由法定监护人代为诉讼,而被告可以是销售者、服务者或生产者等。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同时法律也具有社会职能,为公共利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