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其他特殊侵权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

时间:2024-08-14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0114
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遇到危险时都会下意识的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在保护自己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过激而行为较强。我国对于此举在法律中有两类定义,一类是紧急避险一类是正当防卫。那么它们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了下列材料。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1. 危险的来源

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更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或动物的侵袭。当遭遇到人的不法侵害时,如果行为人是对不法侵害人进行反击,属于正当防卫;如果为了躲避不法侵害,而损害第三人(不法侵害之外的人)的利益,属于紧急避险。

2. 迫不得已要求

紧急避险行为必须是出于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而正当防卫没有这个要求。

3. 主体要求

紧急避险要求主体不能有特定的身份,如警察、军人或消防队员等。而正当防卫则没有这样的要求,任何人都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4. 利益保护

紧急避险行为的目的是保护合法利益,损害的是合法的利益(第三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会选择两害相权衡,选择保护的利益必须大于避险行为所损害的第三者的利益。如果保护的利益等于或小于所损害的利益,避险就没有意义,法律也就没有保护的必要。

5. 实施对象

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必须是针对第三者实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定赔偿数额的标准

    确定赔偿数额的三种标准。首先是基于受害人在名称权受到侵害期间的财产利益损失为标准;其次是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利益为标准;最后是在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赔偿数额。评估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程度和情节等。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不应

  •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种类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 诉讼程序

    诉讼程序中原告和被告的资格要求,以及法律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原告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由法定监护人代为诉讼,而被告可以是销售者、服务者或生产者等。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同时法律也具有社会职能,为公共利益服务。

  • 案情回放:搬卸工告老板获损害赔偿
  • 应对紧急避险情况的损害赔偿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