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法律顾问审查起草合同时,应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面谈的形式了解当事人拟签合同的真实目的和动机。律师需要明确合同的目的,以便确定合同的性质、准确名称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只有明确合同的目的,律师才能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律师有责任保证合同的有效性。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只要合同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就可以得到保障。律师在起草和审查合同时,应特别注意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强制性规定。合同个别条款无效并不导致整个合同无效,但整个合同无效会导致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无效。律师需要根据情况修改个别无效的条款或重新起草整个合同。
合同的平衡性是指合同一方的权利与义务要相对平衡。律师需要确保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相匹配,避免一方享受权利而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律师应该考虑合同相对方的利益,而不仅仅关注委托方的利益。过分强调一方的权利、忽略合同相对方的利益的合同草稿可能无法签署或导致纠纷。律师需要避免为合同相对方设置陷阱,以保证合同目的的实现。
合同的可操作性是指合同能够有效利用、完成交易和实现利益均衡的具体保证。合同应该规定清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应该详细规定,并且合同中的计算依据和交易程序应该清晰明确。合同中的用语应该准确,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或泛指。律师需要确保合同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履行周期长、影响因素多、风险大的合同。
合同结构是指合同各个部分的排列、组合和搭配形式。合同通常由首部、内容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律师应根据合同所涉事项的重要性和委托人的要求,合理安排合同的结构。合同的结构应该协调一致,避免矛盾和歧义的产生。
合同体例是指合同的简繁程度和各条款的排列形式。合同的简繁和条款的排列形式应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和合同所涉事项的复杂程度来确定。合同体例应与合同内容相一致,不能千篇一律。
对于涉外合同,律师需要在合同中约定不同语言文本的效力问题。由于不同语言在运用习惯和概念理解上存在差异,律师需要明确约定双语文本的效力。
股东侵害公司利益是否会引发公司解散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规定,股东侵害公司利益并不会直接导致公司解散,但股东需承担连带责任并依法赔偿损失。公司解散的情形包括营业期限届满、股东决议解散、合并分立、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等。在特定情况下,如
法人和执行董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定义、特点和职责。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承担有限民事债务。而执行董事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设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其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的股东根据其公司类型和出资额度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于公司欠款与监事责任的规定。监事会是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无需承担公司债务责任,其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等。面对公司债务问题,可以采取灵活约定仲裁、适当采纳公证、巧妙选取代理、适时申请支付令等方法解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东担保的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提供担保需遵守特定程序,涉及担保金额不得超过公司章程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时,必须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且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与表决。违反规定者需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