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2. 利害关系人要进行回避。
3. 进行举证。
4. 进行笔录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需要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的程序如下:
(一)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二) 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四) 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 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有权进行申辩和质证。
(七)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应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强制拆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法定条件:
1. 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将产生两个法律后果:一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人民政府将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二是人民法院不能强制执行。实践中,一些市、县人民政府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不能依法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进行强制拆迁。
2. 强制拆迁以补偿决定为前提。
如果没有补偿决定,任何单位都不能采取强制拆迁。实践中,可以强制拆迁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签订了补偿协议但不搬迁;二是作了补偿决定,既不搬迁又不按照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3. 必须对被征收人给予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房。
没有提供货币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强制拆迁。
4. 征收补偿决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1)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2)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3) 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
(4) 明显违反行政目的,严重损害公共利益;
(5)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
(6) 超越职权;
(7)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关于拆迁程序的问题,指出未签字就实施强拆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强制拆除前需进行公告并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同时,《物权法》为房屋拆迁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强制拆迁仍需依法进行。文章还提及了关于建设单
司法强拆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司法强拆需满足申请人适格、申请期限合法、被申请人履行法定义务三个条件。法律规定包括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非法方式迫使搬迁以及强制执行条件等。
强制拆迁的法律程序及步骤。在作出责成决定后,政府需提前通知被拆迁人并进行宣传解释工作。若被拆迁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自动搬迁,则可实施强制搬迁,并需组织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负责人作为证明人,公证部门进行证据保全。拆迁物品需妥善存放并通知当事人领取。执行时需遵循
征收中公房承租人拒不搬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采取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如果承租人拒绝搬迁,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提起行政诉讼,政府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对于拒不搬迁的公房承租人可采取法律手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