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采取减轻或免除经济负担的措施,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进行救济,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参与诉讼并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旨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当事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并经济确有困难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当事人请求司法救助时,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对于申请基本生活费用的救助,还需提供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司法救助请求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的,应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决定对一方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并且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用由对方当事人承担。如果对方当事人拒不支付,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对方当事人胜诉的情况下,根据申请司法救助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决定减免或免除其应支付的诉讼费用。减免的比例不得低于30%。符合规定第三条第二项和第九项的情形,应免除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决定对当事人减免或免除诉讼费用时,应在法律文书中明确记载。
如果当事人骗取司法救助,人民法院应责令其补交诉讼费用。如果拒不补交,将视为妨害诉讼行为,并予以相应处罚。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甲方与乙方为了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加强律师之间的业务合作,经过充分协商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异地业务代理、合作业务代理、授权委托和保密、代理方式和费用、费用分配、费用支付以及违约责任等。双方需共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诚实守信,严格遵守协议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
人民法院审理票据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内容包括受理范围、特殊情况受理、受理顺序和管辖权等。同时,也涉及到票据保全、举证责任、票据权利及抗辩、失票救济、票据效力和票据背书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护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