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采取减轻或免除经济负担的措施,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进行救济,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参与诉讼并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旨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当事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并经济确有困难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当事人请求司法救助时,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对于申请基本生活费用的救助,还需提供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司法救助请求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的,应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决定对一方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并且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用由对方当事人承担。如果对方当事人拒不支付,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对方当事人胜诉的情况下,根据申请司法救助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决定减免或免除其应支付的诉讼费用。减免的比例不得低于30%。符合规定第三条第二项和第九项的情形,应免除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决定对当事人减免或免除诉讼费用时,应在法律文书中明确记载。
如果当事人骗取司法救助,人民法院应责令其补交诉讼费用。如果拒不补交,将视为妨害诉讼行为,并予以相应处罚。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威海市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适用范围、定义、预防与处置原则、相关部门的职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职责、调解程序等内容,并规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审分离、控辩对等和审判中立等。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公正性,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刑事诉讼活动解决社会纠纷,实现法律正义的目标。遵循这些原则,
犯罪嫌疑人的亲属能否担任辩护律师的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亲属可以作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辩护人,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等。律师在履行职责时有权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被剥夺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