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在获得被告人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或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剥夺。
根据我国实行的二审终结制度,如果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的是一审判决,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如果是二审判决,当事人只能向检察机关进行申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行使上诉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只有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或依法享有上诉权的诉讼代理人才能提起上诉。这些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一审判决确定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此外,一审中的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以及经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也可以代为行使上诉权。其他人无权对该判决或裁定提起上诉。
只有允许上诉的判决或裁定可以提起上诉。最高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依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以及法律规定不得上诉的其他裁定均不得上诉。此外,调解协议也不能上诉。
必须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提出上诉。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对裁定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0日。居住在国外的一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限为60日。
提起上诉必须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状,并根据被上诉人的人数提交上诉状副本。
享有上诉权或可以依法行使上诉权的人可以提起上诉。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起上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如果在一审判决中确认其承担义务的,也有权提起上诉。不服民事和经济纠纷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天;不服民事和经济纠纷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天。上诉期从接到第一审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天算起,逾期不得上诉。
上诉应递交上诉状,并附上上诉状副本,预交上诉费。上诉状应包括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姓名(法人应包括法人名称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由和编号,上诉的请求和理由等。
上诉状一般应交给原审人民法院,并按规定缴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由原审人民法院转交给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也可以直接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一份刑事上诉状的范本,其中包括上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上诉理由等。上诉理由详细阐述了在原审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最终,上诉人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销原裁判、变更原审裁判或重新审判。
打官司的程序及诉讼费用的交纳。文章介绍了诉讼程序的主要环节,包括写诉状、立案、开庭、判决和执行等,并强调了诉讼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同时,文章还详细说明了民事官司的诉讼费用交纳方式,包括一审、上诉和申请执行等费用的交纳方式和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