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为,不是行政机关实施的行为一般不被视为行政行为。然而,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实施的行为也可能被视为行政行为。
成立要素是行使行政权力所为的单方行为。这意味着该行为无需对方同意,仅凭行政机关的单方决定即可产生法律效力,对方有义务服从。如果对方不服从,该行为可以被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例如,税务机关决定某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纳税人应当执行,如果不执行,税务机关有权从其银行账户中划拨。如果纳税人不服,也必须首先按决定纳税,然后再进行申诉或起诉。
对象要素是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做出的行为。这里的“特定”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公民或组织。例如,如果甲对乙造成轻微伤害,行政机关为保护乙的权益而拘留了甲,这个行为是针对甲和乙所做出的,甲和乙即为特定的公民。
法律援助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不能被完全定义为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
(1) 设定权利或义务的行为:包括赋予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例如颁发营业执照可以使一个新的民事主体诞生;设定某一权利或义务的行为,例如对甲公民发放房屋产权证书。
(2) 剥夺、限制权利或撤销义务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剥夺公民或组织已有的能力或权利,例如吊销某企业的营业执照;也可以限制权利,例如海关扣留某走私嫌疑人的进出境物品;还可以撤销公民或组织应承担的义务,例如税务机关根据某国有企业确有困难的申请决定免除其应缴纳的所得税。
(3) 变更权利或义务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变更公民或组织已有的权利或已经承担的义务,例如在发放了土地所有权证后,考虑到不合理因素,又决定将其中一部分土地划给邻村所有;又如税务机关根据某企业的申请减少了其应缴纳的税款。
(4) 不作为:行政机关未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称为不作为。不作为并不是否定行为,否定行为是已经作出了决定,例如公民甲申请营业执照,某工商局决定驳回申请,这是一种否定行为。如果该工商局不作出回复、不作出决定,这就是不作为。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也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1)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主动实施,无需对方请求,例如行政处罚。
(2) 应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必须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例如工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
(1) 羁束的具体行政行为:受法律、法规严格约束,只能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没有任何裁量的余地,例如税务机关征税,不能自由创设税种。
(2) 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定了一个范围,行政机关在此范围内进行权衡,其意志参与其中,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罚款金额在20-200元之间。
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分为授益的和负担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分为要式的和不要式的行为。
大多数具体行政行为都需要具备法定的形式和程序。不符合法定程序和形式的行政行为被视为违法行为,应当撤销。然而,在某些例外情况下,行政行为可以是不要式的,例如情况简单,无需繁琐的程序,或情况紧急,来不及进行必要的程序。
老年人在提起诉讼时,若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诉讼费用,可以向法院申请免除诉讼费用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老年人和其他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以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并可获得法律援助。诉讼费用的承担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由败诉方承担。
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责和申请流程。该中心为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服务。申请法律援助的途径包括法院指定和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人需按照流程递交相关材料。对于不予援助的决定,申请人可提出申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复核阶段辩护人的委托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时,应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听取其意见。辩护律师可以积极参与复核程序,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辩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有权提出意见,确保复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法律援助劳务纠纷的申请方式。申请人需填写申请表并提供个人资料、申请事实和理由、经济状况等。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法律援助中心将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通知受援人签订协议。未成年申请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可申请的劳务纠纷案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