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劳动法律援助的人应按照以下要求递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应先阅读填表说明和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逐项填写。在申请表中详细、清楚地叙述申请法律援助的案情和理由。填写完毕后,申请人应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并写明申请日期。如果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申请法律援助,代理人也应签名或盖章。
申请法律援助委托书应由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签字、盖章或按指印。如果受托人是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应提供具有法定代理资格的证明。如果被代理人是具有一定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如10至18岁的未成年人),也应在法律援助申请表等法律援助文书上签字。
除了写明家庭经济生活的困难状况外,还应提供申请人家庭人均收入的具体数字,例如,家庭人均月收入为298元人民币。
申请法律援助的材料应提交原件,并提供与原件相对应的复印件。经中心审核人员审核后,原件将退还申请人(经济困难证明原件除外),复印件将交由法律援助中心留底归档。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是我国公民和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国公民,即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法律援助的条件可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是指经济困难(以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为准),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并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的我国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特殊条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获得法律援助应具备的特殊情况,主要包括:
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协商解决争议的程序。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单位,一方为单位职工,因双方已经发生一定的劳动关系而使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在发生纠纷后,最好先协商,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实践中,很多纠纷通过职工与单位协商达成一致而解决,效果良好。
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一般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除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外,其他纠纷均可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与协商程序类似,调解程序也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调解协议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该程序既具有劳动争议调解的灵活、快捷特点,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手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诉讼程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官司。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
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责和申请流程。该中心为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服务。申请法律援助的途径包括法院指定和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人需按照流程递交相关材料。对于不予援助的决定,申请人可提出申诉。
律师在劳动仲裁中的法律援助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时,有权请求法律援助并获得律师的支持和协助,包括劳动报酬纠纷案件等。此外,公民还可以就特定事项如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申请法律援助,并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
法律援助劳务纠纷的申请方式。申请人需填写申请表并提供个人资料、申请事实和理由、经济状况等。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法律援助中心将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通知受援人签订协议。未成年申请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可申请的劳务纠纷案件包括
司法鉴定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根据两办《意见》的精神,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涉及劳动仲裁、调解、行政救济等需要根据鉴定意见来决定权益的情况,还增加了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