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标签的不规范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虚假的标签涉嫌违法,商家可能会受到严厉处罚。商品标签也是商品质量的重要信息。即使商品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只要标签不规范,就可能被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
1. 商品标签应包含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应为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商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进口商品可以不标明原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但应标明该商品的原产地,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销售商的名称和地址。
2. 商品标签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应为法定计量单位。
3. 对于限期使用的商品,应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期。日期的表示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或采用"年、月、日"表示。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应印制在商品或销售包装上。
4. 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商品的规格、等级、数量、净含量、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以及其他技术要求的,应相应标明。净含量的标注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5. 对于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商品本身损坏或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应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例如,剧毒、放射性、危险、易碎、怕压、需要防潮、不能倒置等特殊要求的商品,其包装应标注相应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以提醒消费者注意储运事项。
6. 获得质量认证的商品,在认证有效期内生产的该种商品上可以标注认证标志。
7. 获得国家认可的名优称号或名优标志的商品,可以标注相应的名优称号或名优标志。在标注名优称号或名优标志时,应明确标明获得该称号或标志的时间和有效时间。
8. 商品标签上标注的商品条码应为有效的商品条码。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我国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文件,并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请求时,需书面说明目的。若公司认为请求不正当并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可以拒绝并提供书面答复。公司拒绝时,股东可向法院提出申请
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购房者享有开发商告知房屋或土地是否设定抵押、明示相关法规和合同文本、规划设计变更通知、销售中介代理机构提供文件和说明真实情况以及逾期交付房屋事实的告知等权利。知情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