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是一种民事纠纷,可以通过报警和民事调解来解决。当遭遇价格欺诈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物价部门投诉,包括拨打“12315”电话、发送信件、电子邮件或在网上留言。投诉时,需要提供被举报人违法行为的事实和相关证据。因此,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保留好发票、消费清单、收据、刷卡记录、银行汇款记录、网上交易支付成功的页面截屏等证据材料。如果投诉涉及医院收费问题,还可以提供病历相关部分的复印件;如果投诉商品明码标价问题,可以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以证明标价情况。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被称为价格欺诈行为或欺骗性价格表示,指的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
国家计委制定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相关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同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可以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我国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文件,并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请求时,需书面说明目的。若公司认为请求不正当并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可以拒绝并提供书面答复。公司拒绝时,股东可向法院提出申请
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购房者享有开发商告知房屋或土地是否设定抵押、明示相关法规和合同文本、规划设计变更通知、销售中介代理机构提供文件和说明真实情况以及逾期交付房屋事实的告知等权利。知情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