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是什么
时间:2024-08-09 浏览:4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价格欺诈是我们熟知的诈骗手段,商家做生意应该公开公平竞争,有的商家为了牟取利益,采取过高或者过低的价格进行欺诈,那么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是什么呢?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的有关“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的相关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处罚
价格欺诈行为,又称为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
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办法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会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 责令改正欺诈行为;
-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 如果没有违法所得,会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 如果情节严重,会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价格欺诈的十种表现形式
根据国家计委在各地进行的禁止价格欺诈市场检查,发现了以下十种价格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
- 虚假标价:例如,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斤78元,但实际结账时按每斤200元结算,并且声称标价是小象鼻蚌,以虚假标价误导消费者。
- 两套价格:例如,采用两套标价簿欺诈消费者,在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结账时却按价格高的标价簿结算。
- 模糊标价:例如,以“出厂价”搞促销活动,明示某品牌洗衣机的“出厂价”是950元,实际出厂价却是920元。
- 虚夸标价:例如,在经营场所进行宣传,声称是“全市最低价”、“所有商品价格低于同行”,实际上价格多数高于其他商家。
- 虚假折价:例如,以“全场2折”进行价格宣传,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商品按2折销售。
- 模糊赠售:例如,在打出“肥牛午市买一送一,晚市买二送一”的条幅时,未标明赠送商品的品名和数量。
- 隐蔽价格附加条件:例如,采取“购物返A、B券”的手段促销,未事先告知消费者B券只能附等值现金使用。
- 虚构原价:例如,在销售商品时,使用降价标价签标示原价,但无法提供原价的交易票据。
- 不履行价格承诺:例如,向消费者承诺赠送商品或打折优惠,但实际上未履行承诺。
- 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例如,销售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按正品价格销售,或销售的商品数量与标价不符。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
-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包括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股东知情权与查阅权的关系以及查阅权和复制摘抄权的关系。文章指出,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等六类资料,但不包括原始材料或数据。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旧公司法没有规定的事项,可以参照
-
股东知情权的限制问题
北京某公司股东知情权受限的问题。公司曾在章程中规定股东需申请并由董事会判断是否同意查阅财务会计报告,引发了纠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确认股东知情权是法定权利,不能被公司章程限制或剥夺。公司必须向股东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
消费者维权:揭开欺诈行为背后的赔偿之谜
-
律师扩大范围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如何处理
-
价格欺诈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