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一中院审理的17起业主知情权纠纷案件中,有6起案件的业主告错了义务主体。例如,有的业主要求业委会提供小区停车费的收支情况,但实际上该资料由物业公司掌握;又如,有的业主起诉物业公司要求查阅业委会决议和会议记录,但实际上这些资料由业委会保管。因此,法官建议业主在起诉前核实相关资料的保管情况,明确义务主体后再提起诉讼,以保障自身权益。
例如,几年前,松江一小区实施安装门洞不锈钢扶手工程,业主们以为这是政府实事工程,无需自己出钱。然而,后来得知工程预计动用维修基金56万多元。一位业主将业委会告上法庭,要求公布维修基金收支明细等资料。法院认为,业委会应提供账目明细和工程合同等资料,但停车费收取情况等并非业委会的责任,因此并未全部支持业主的诉请。
部分业主在行使知情权时,将范围扩大到了法定范围之外。例如,有的业主要求查阅并不存在的资料,或者要求查阅超出法定范围的资料,这些请求都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法官建议业主在起诉前了解法律规定的知情权范围,合理确定诉讼请求,避免过度扩张信息查阅边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业主可以请求公布、查阅建筑物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管理规约和决定等,但一些业主的诉讼请求明显超出了这个范围。
一些业主在不满意业委会或物业公司提供的管理服务时,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如张贴大字报、破坏公物等,这些行为往往加剧了矛盾。法院建议业主本着和谐共处的理念,合理行使知情权,积极配合调解,促进纠纷解决。
例如,宝山区某小区业主得知物业费调价后,不满意业委会的管理,封堵了业委会大门并张贴横幅。然而,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解决问题。最终,一位业主通过法院起诉,才得到了公道。
由于法律并未明确相关资料的保存期限,部分业主未及时查阅资料,导致资料灭失无法提供。在一些案件中,业主数年或十年后才提起诉讼,要求查阅早期的资料,但因与当前业主的利益关联减弱,最终难以得到支持。法院建议业主密切关注当年度应公开的资料,及时查阅,若未能实现知情权,应及时寻求司法救济。
例如,沈先生起诉小区业委会要求公布几年前的收支账目明细,但小区现在的业委会是新组建的,之前的账目发生在上届业委会任期内。法院认为,沈先生应及时主张知情权,而他在2014年才起诉,因此败诉。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购房者享有开发商告知房屋或土地是否设定抵押、明示相关法规和合同文本、规划设计变更通知、销售中介代理机构提供文件和说明真实情况以及逾期交付房屋事实的告知等权利。知情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