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知情权是股东行使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权利。然而,当股东以损害公司利益为目的时,公司可以提出抗辩权来限制股东的知情权行使。为了平衡双方权益,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行使条件进行了规定。
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此外,股东还可以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但是,股东查阅会计账簿的行使条件较为严格,需要书面请求并说明正当目的。
股东的知情权与公司利益并没有冲突,通常情况下,股东行使知情权可以监督公司更好地运作,同时保障自身利益。然而,当股东存在恶意行为,以损害公司利益为目的时,公司可以限制股东的知情权行使。在此情况下,法院需要判断股东行使知情权的目的是否正当。
在判断股东行使知情权目的是否正当时,法院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股东行使知情权的目的是否正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存在主观恶意的预先性和隐蔽性。因此,法院在判断时应综合考量商事主体的独立性、商业规律的特殊性,并符合日常生活经验规则。在此过程中,公司应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股东行使知情权具有不正当目的。
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范围规定并不完善,法院需要对其进行扩张性解释来保护股东权益。比如,尽管《公司法》没有规定股东可以查阅原始凭证,但实践中很多判例都倾向于保护股东权益,并对会计账簿的范围进行了扩大解释。
综上所述,股东知情权与公司抗辩权之间的法律博弈需要平衡双方权益。法院在判断股东行使知情权目的是否正当时应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并本着保护股东权益的原则进行裁判。
公司合并过程中债权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公司合并对债权人权益产生影响,因此债权人享有知情权并可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或要求清偿债务、提供担保。对于合并过程中违反决议或未履行告知义务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债权人可请求赔偿。同时,债权人可在特定情况下要求股东承
股东知情权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操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文章介绍了A公司作为B股份公司股东要求审计引发的争议,阐述了股东知情权的定义、目的以及公司法强制性和任意性规则对股份公司股东知情权的影响。文章指出,股东知情权既是约束也是自由度的一部分,旨在保护股东投资
决议无效之诉、决议撤销之诉、损害赔偿之诉和查阅权请求之诉等四种与公司决议和股东权益相关的诉讼类型。其中,决议无效之诉和决议撤销之诉关注公司决议的合法性问题,而损害赔偿之诉关注股东权益的保障。此外,修订后的公司法增强了股东的查阅权,为股东知情权问题和法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