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怎么认定股东知情权行使的“目的正当性”

怎么认定股东知情权行使的“目的正当性”

时间:2024-03-08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110
法律规定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但是股东要求查询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权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15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这是新公司法第34条为股东行使会计账簿查阅权规定了正当目的性限制原则,但立法并未对“不正当目的”作出界定,这导致实践中对股东行使会计账簿查阅权之目的的正当性难以把握,往往在认识不一的情况下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影响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的稳定性。

正当性目的在商事领域的重要性

正当性目的是商事领域中诚信原则的延伸和演化,也是对股东知情权的实质性检验标准。股东只有在具备善意、正当、合理的目的下,才能正确行使查阅或质询的权利,从而避免恶意股东的侵权行为。

股东的正当目的

股东在行使查阅会计账簿的权利时,可以具有以下正当目的:

  • 调查公司的财务状况
  • 调查股利分配政策的妥当性
  • 调查股份的真实价值
  • 调查公司管理层经营活动中的不法、不妥行为
  • 调查董事的失职行为
  • 调查公司合并、分立或开展其他重组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调查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证据
  • 消除在阅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产生的疑点

不正当目的的界定

与正当目的相对的是不正当目的,即股东权保护自身或公司合法权益之外的其他一切目的。以下是一些不正当目的的例子:

  • 为公司的竞争对手刺探公司秘密
  • 为敲诈公司经营者而吹毛求疵
  • 寻找公司经营中的细微技术瑕疵

然而,公司不能仅以某股东对经营者不友好即推定其财务账簿查阅权行使有不正当的目的。

司法实践中对不正当性目的的判断

在司法实践中,应以一个明智商人的正常理性为标准,对是否存在不正当性目的进行判断。具体判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知情权的行使是否会给公司或关联公司带来并非微不足道的损害
  • 获得公司内幕活动的消息的目的是否是为了提供给竞争对手或使公司陷入困境
  • 是否为了获得与投资无关的个人利益,将股东名录出售给宣传广告
  • 查询公司财产、金融和盈利状况的结算和估价方法的详细资料,是否涉及商业秘密
  • 是否涉及到董事可能的刑事责任
  • 股东是否是公司的竞业者或成为竞业公司的股东及高管人员或拥有竞业公司的股份,查询是否是为了获得从事竞业活动的利益

限制股东权利的必要性

由于财务账簿查阅权对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重要性,为预防个别股东滥用此权利,干扰公司的经营秩序,危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各国立法都对股东的此项权利加以限制。我国公司法也不例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合并对债权人的权利保护

    公司合并过程中债权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公司合并对债权人权益产生影响,因此债权人享有知情权并可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或要求清偿债务、提供担保。对于合并过程中违反决议或未履行告知义务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债权人可请求赔偿。同时,债权人可在特定情况下要求股东承

  •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分析

    股东知情权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操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文章介绍了A公司作为B股份公司股东要求审计引发的争议,阐述了股东知情权的定义、目的以及公司法强制性和任意性规则对股份公司股东知情权的影响。文章指出,股东知情权既是约束也是自由度的一部分,旨在保护股东投资

  • 决议无效之诉

    决议无效之诉、决议撤销之诉、损害赔偿之诉和查阅权请求之诉等四种与公司决议和股东权益相关的诉讼类型。其中,决议无效之诉和决议撤销之诉关注公司决议的合法性问题,而损害赔偿之诉关注股东权益的保障。此外,修订后的公司法增强了股东的查阅权,为股东知情权问题和法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

  • 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申请法院解散公司
  • 境外人士以挂名股东方式办理工商登记需防范风险
  • 控制权收购: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法律措施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