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自行设定的“最低消费额”属于合法行为吗
时间:2024-12-19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近年来,一些饭店、茶楼或咖啡厅等场所都规定了顾客的最低消费额。顾客在这些地方消费,无论是否愿意,或是消费了多少,最少都要支付经营者规定的最低消费金额,超出的部分则按实际价格计算。这其实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的合法性分析
经营者价格制定原则
根据《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第四条规定,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应当以成本费加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为依据,确保价格与产品质量相符合,同时不得强迫消费者接受其规定的价格。
最低消费规定的合法性分析
然而,最低消费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利,是一种强迫消费者接受经营者规定价格的行为,因此应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对消费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否则这些规定将被视为无效。
最低消费规定的非法性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经营者无权要求消费者支付最低消费额。因此,该茶楼设定的“最低消费”规定是毫无法律依据的。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设定的“最低消费”规定是违法的,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最低消费额,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
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
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不同法律条款,商家进行强迫交易可能会承担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强迫交易行为包括滥用独占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利用特殊交易方式进行强迫交易等。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处以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可能会被处以有期徒刑
-
一、通过恐吓业主承揽工程
李某等四人以装修公司名义与物业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后,通过言语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行向业主和装潢公司施工人员销售材料并承揽业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认为应定强迫交易罪,因为其行为破坏了市场交易中的自愿、公平原则,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且强迫交易次数多、
-
学校强制消费的处理途径
学校强制消费的处理途径,首先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性质,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并受到公平交易的保护。强制消费主要特征包括行为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表现。针对违背他人意愿的强制消费行为,需明确其本质特征并依法处理,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
强买强卖行为的法律后果
-
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享有什么权利
-
网购买到三无产品在哪里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