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时遭遇强制消费怎么罚
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9月29日公布了官方文件,详细列举了欺骗、强制购物消费行为的认定方法和对行为主体的具体处罚。
一、这些行为欺骗、强制购物消费:
1、旅行社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安排购物的;
2、旅行社、导游领队对旅游者进行人身威胁、恐吓等行为强迫旅游者购物的;
3、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属于非法营业或者未向社会公众开放的;
4、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销售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5、旅行社、导游领队明知或者应知安排的购物场所的经营者有严重损害旅游者权益记录的;
6、旅行社、导游领队收取购物场所经营者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
7、购物场所经营者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情形的;
8、法律、法规规定的旅行社、导游领队及购物场所经营者通过安排购物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二、欺骗、强制购物消费行为的处罚
(一)对旅行社的处罚处理
1、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三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2、处三十万元罚款,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
3、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二)对旅行社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处理
1、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没收违法所得,处二万元罚款;
2、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人员,自处罚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
3、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三)对导游、领队的处罚处理
1、没收违法所得,处二万罚款,并吊销导游证、领队证;
2、被吊销导游证、领队证的导游、领队,自处罚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重新申请导游证、领队证;
3、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四)对购物场所及其经营者的处理
1、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2、要求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带旅游者进入被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名单的购物场所;
3、依法移送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
旅游纠纷的定义和涵义,介绍了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辅助服务者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旅游纠纷的五种解决方式: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和提起诉讼。同时,文章还提醒旅游者在遇到旅游纠纷时需要注意沟通和协商,并可选择适当的维
天津市各区的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和联系地址。文章列出了天津市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和对应的联系地址,以便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此外,还提供了其他相关投诉电话,如环境保护投诉热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商品质量投诉热线等。
消费者权益的七大保护原则,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和获知权。这些原则保障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权益,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促进市场公平交易。同时,消费者有权成立社会团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旅游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的国际服务贸易形式。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充分利用和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和加强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