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其它消费者权利 > 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如何维权

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如何维权

时间:2024-07-23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635
社会上面存在很多的隐患,对于很多的的食品也是存在一定的危害,那么对于消费者存在食品安全又需要如何处理,如何进行维权,那么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具体的介绍,那么以下就是相关知识的分享。

食品安全问题的维权方法

1. 价格欺诈、虚假宣传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所收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2. 食品过期、食品冒充药品、食品中添加药品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3. 食品包装要求

(1)散装食品包装:应在食品部位上进行标签标示,将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者名称以及联系方式进行标注。

(2)婴幼儿食品包装: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副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3)进口食品包装: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4)标签应当标明以下9个方面:

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d、保质期;

e、产品标准代号;

f、贮存条件;

g、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h、生产许可证编号;

i、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4. 食品维权的步骤

a、找经营者进行协商解决;

b、若经营者不予协商,可到购物所在地区的消费者协会投诉;

c、协调无效,可投诉购物所在地区的工商所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屡次协调无效,可以向法院起诉经营者。

网络外卖受不受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法律保护?

1. 根据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规定

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时,可向入网的食品经营者要求赔偿。

2.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责任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不能如实提供入网经营者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赔偿。

3.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承诺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做出更有利于消费者承诺的,应履行承诺。

4. 消费者的维权途径

消费者可以通过直接要求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赔偿,也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等渠道进行维权。

在进行食品安全问题投诉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提供购物凭证

能提供所投诉食品的购物凭证。

2. 保留食品相关信息

尽量维持所购物食品原状,能辨识该食品批号或生产日期、保质期。封存中毒食物或可疑中毒食品,以备送检。

3. 报告不合格食品

对送检食品经检验机构检测判定为不合格的食品或假冒伪劣食品,接受投诉的职能部门可依据有关法律对商家实施行政处罚。

4. 保留质量检验报告

食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只作为消费者与商家进行协商处理的依据,消费者对协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

1. 选择购买食品

选择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特别要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等现象。购买保健食品要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2. 储存食品

购买熟食或需冷藏的食物时要注意其储运条件应符合产品标示要求。购买后使用冰箱、冰柜等冷藏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存于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后熟上冷下、分层放置。食品需在烧熟煮透后室温下2小时内食用,剩余食物冷藏不应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加热透、确认未变质后方可食用。

3. 合理采购食物

不宜一次采购过多食物,以免因储存方式不当、储存时间过长等造成食品过期或腐败变质。

4. 防止交叉污染

家庭烹制大量食物特别是烹调用具不足时,应把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5. 避免食用风险食物

尽量不要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或从未食用过的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特别是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抵抗力较弱人群更要重视。

6. 遵守禁止食物规定

不要采摘、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来历不明的食物(如河豚鱼、野生蘑菇等),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7. 选择可靠食品经营单位

购买食品和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备的食品经营单位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一旦食用出现不适,请尽快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并与食品经营单位联系,同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家庭食物中毒常见急救方法

家庭中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时,应冷静回顾分析发病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进餐时间的长短,及时采取必要应急措施。一般可采用催吐、导泻、解毒三个方法。

1. 催吐

进食的时间在一两个小时前,可食用催吐的方法,将停留在人体胃部的食物排出。可取食盐20克加入到温白开水200毫升中,立即一次性喝下。如效果不佳,可多喝几次。然后刺激咽部促使患者呕吐。

2. 导泻

患者进食时间已超过2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可服用泻药,促使其将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

3. 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投诉的应诉受理

    消费者投诉的应诉受理情况。其中规定了应受理的投诉类型,包括消费者受到损害、经营者未履行法定义务和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权益受损等投诉。同时,也明确了不予受理的投诉情形,如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纠纷、商品超过保修期和合格证期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酌情处理的情形,

  • 假一赔三规定的执行问题及解决方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假一赔三规定的执行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质量法中关于假冒伪劣产品的相关规定,重点阐述了生产销售领域和经营性服务活动中使用的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类型。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掺杂掺假行为的认定问题,包括法

  •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修订草案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包括增设地方政府负责人的引咎辞职情形,加强对网购食品、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的规定,引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以及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方面。修订目标是推进社会共治,保障

  • 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的知情权,包括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以及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详尽的信息,并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法律规定了商品和服务应符合的标准和要求。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助于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

  •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
  •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认定及相关处罚
  • 虚假广告的法律定义及表现形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