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对于食品违规宣传功效的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处罚方式:
对于广告费用可以计算的情况,处罚金额为广告费用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如果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处罚金额为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对于情节严重的违规宣传行为,罚款金额为广告费用的三倍以上五倍以下,如果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罚款金额为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对于情节严重的违规宣传行为,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吊销营业执照后,该企业在一年内将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上述处罚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具体包括:
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以下内容:
保健食品广告还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采取上述处罚方式:
虚假宣传可以分为虚伪的捏造和歪曲事实两种情况:
虚伪的捏造是指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信息,经营者为达到目的而无中生有的编造。例如,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夸大,宣称能达到实际上无法达到的效果;对没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宣称已经拥有生产能力;对没有申请专利或达到资格认证的产品,宣称已经获得认证等。这种行为表明宣传者的主观恶性明显,尤其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较为普遍。随着市场的发展,完全虚构的宣传行为已经容易被识破。
歪曲事实是指宣传者在宣传中采用夸大、模糊或片面的方式,不符合实际情况。尽管这种方式不一定构成完全意义上的欺骗,但经营者利用这些手段来误导消费者,使其产生误解,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为了避免受到虚假宣传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判断广告的真实性: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在发布前必须经过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查,并获得广告批准文号。因此,在观看保健食品广告时,消费者可以注意是否标明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广告批准文号,以及产品的名称和批准文号。未取得广告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广告是不允许发布的。
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为一年。消费者可以通过广告批准文号中的6位数字,判断广告发布是否在有效期内。
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标明保健食品标识,并在广告中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当注意广告中是否包含这些标识和忠告语。
**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一)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二)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
违反广告法法第十九条规定,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广告发布者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记入信用档案,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公示;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广告法修订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三审稿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并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三)违反本法第十八条规定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的;目前,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广告,如发布没有广告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广告;擅自篡改审查批准的广告内容进行发布;伪造、冒用或者使用过期失效广告批准文号进行发布。用没有忠告语的广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