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损害赔偿的要式提示
一,消费损害赔偿的必要前提和范围
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向商品经营者,服务提供者索取并妥善保留相关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发票,产品仿单,消费清单,交费单据等。
2,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损害时,应对损害的后果及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的相关证据予以保留,保全。
3,消费者受到侵害,造成财产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均可纳进索赔的范围。
二,消费损害赔偿应遵循的原则1,对等赔偿的原则(1:1)。
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全部,等价赔偿。
〔提示释义〕消费者遭受侵害有权要求赔偿的损失包括物质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
对此,有过错的经营者应该对消费者入行赔偿。
赔偿损失的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受到的财产,人身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得以恢复到损害前的状态。
所以这种对等赔偿仅仅只是有过错的经营者对消费者承担的最基本的法律责任,也是合用最广泛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公民,法人违背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因为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17条"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
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
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商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2,惩罚性赔偿的原则(1:2)。
即经营者的行为构成欺诈,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双倍赔偿。
〔提示释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划定的带有惩罚性质的赔偿划定。
因为存在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在主观上有较大的过错,也轻易给消费者造成损害,其社会危害程度较之其他有过错的经营行为会更大,故法律划定了更为严肃的赔偿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用度的一倍”。
3,承诺赔偿的原则(1:X>1)。
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消费损害按照经营者先前的承诺予以赔偿。
〔提示释义〕经营者为倾销自己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所做出的承诺是影响消费者做出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一旦消费者接受其承诺,双方即形成一种商定的合同关系。
因此如泛起与承诺前提相悖的情形,经营者即应按其承诺入行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商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60条"当事人应当按照商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消费损害索赔的维权途径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哀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分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使用说明的法律规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时必须遵守使用说明以确保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标准,规定了消费品使用说明的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八个标准,为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提供依据。同时,国家、消费者和生产者三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受理投诉的原则和范围。消协依法受理消费者投诉并进行调查调解,遵循自愿、合法、合理、公正的基础。消费者投诉需提供证据,证明所受损害与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存在因果关系。投诉处理需遵守地域管辖责任分工、认真服务、无偿服务、舆论监督和一定受理范围的原则。投诉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及法律依据,包括协商解决、投诉调解、行政申诉和提起诉讼等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同途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消费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实体店商家拒绝退货时,消费者应如何维权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咨询和投诉消费者协会,寻求专业建议和帮助;如涉及商品质量问题,可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若商家的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可依法提起诉讼。消费者协会应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并接受社会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