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争议 > 消费争议调解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断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断

时间:2024-05-23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5203
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经营者行为的手段

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

  •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 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 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2. 经营者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经营者的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个别消费者无法以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即使没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其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3. 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

从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虽然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从文义上来理解,欺诈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行为应无疑义。因此,并非经营者主观故意状态不需具备,而是“欺诈”二字本身已经包含或者揭示了经营者的故意心理。在下列情况下,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
  •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
  •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的;
  • 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
  • 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

经营者能够证明,就不是欺诈行为;不能证明,则构成欺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欺诈特征的界定

    消费欺诈的主观和客观特征,从欺诈者的故意行为、欺骗手段及其导致的后果等方面进行了界定。同时,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列举了常见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如虚假宣传、欺骗性销售等。

  • 案例:洗浴中心责任纠纷案件

    一起洗浴中心责任纠纷案件。夏*峰在洗浴中心洗浴时突发状况身亡,其父母认为洗浴中心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起诉。法院认定洗浴中心应承担次要责任,判决其赔偿相关费用和精神损害赔偿金。同时,夏*峰自身也应承担主要责任。

  • 投诉法院去哪个部门投诉

    如何投诉法院及投诉的相关问题。对于违纪问题的投诉,应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对于违法问题的投诉,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同时,文章还解释了投诉的定义和形式,以及消费者投诉不受理的情况。

  • 关于洗衣洗涤行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办法

    广东省洗衣洗涤行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办法。办法规范了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权益,解决消费争议。内容包括会员单位遵守规定、洗涤前检查告知、洗涤费收取、衣物领取和检验、洗涤质量不达标处理以及衣物损坏赔偿等详细条款。

  • 劳动仲裁的法律规定及其管辖范围
  • 法律如何规定消费者欺诈
  • 价格欺诈行为处罚办法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