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发生消费争议时,可以向任何一方提出赔偿请求,即连带赔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发生消费争议时,必须先向特定一方提出赔偿请求,即代位赔偿。
为了解决消费争议,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要求销售者赔偿。如果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或其他销售者提供的商品责任,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关于赔偿后的责任承担或分担问题,由销售者与生产者、其他销售者处理,与消费者无关。需要注意的是,此条款仅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即未造成人身、财产侵害的情况。
为防止经营者利用企业变更逃避对消费者的损害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由于企业分立或合并导致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和债务应由合并后的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承继。
为了方便消费者在展销会结束或柜台租赁期满后获得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或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如果展销会的举办者或柜台的出租者进行了赔偿,有权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追偿。此外,国家工商总局的相关规定也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规范广告行为,《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禁止虚假广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如果消费者因虚假广告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提供虚假广告的经营者要求赔偿。如果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消费者可以要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如果广告的经营者无法提供真实姓名和地址,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产品缺陷导致的法律责任,包括欺诈行为的赔偿原则和产品缺陷造成严重损害的赔偿原则。欺诈行为的经营者需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产品缺陷导致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时,受害人可要求惩罚性赔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消费者损害赔偿的三个原则:对等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
一起消费者投诉案件,消费者高某在淘宝网上购买一元秒杀的鞋柜收纳凳存在质量问题,商家仅以退款10元的方式处理引发争议。根据相关法律,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提供质量合格的商品,商家应承担违约责任。经过消协调解,最终商家支付高某100元以解决此案。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买房人的法律保护问题。我国法律体系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买受人有一定的保护,但存在局限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试图对惩罚性赔偿做出规定,然而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的争议,其适用范围也超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因此,买房人需要了解相关法律
消费者购买的笔记本实际为上网本时,是否可要求商家赔偿的问题。律师解答指出,商家未构成欺诈行为,因此消费者不可以要求加倍赔偿。该案例中的电脑虽被误称为普通笔记本,但综合考虑配置、价格等因素后,消费者并未因此受到欺诈。如对此不满,建议消费者与商家协商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