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过期食用油怎么处罚
食品安全与老百姓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经营者切勿心存侥幸出售过期甚至假冒伪劣食品,应依法经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商品。目前,新野县法院调解一起食品安全纠纷,商家因出售过期食用油数倍赔偿消费者。
【案情简介】
2015年6月,杜某在新野县某超市花费496元购买了8桶食用油,回家后发现食用油已经超过保质期。双方对赔偿协商不成后,杜某于11月份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超市赔偿十倍的购物款。庭审中超市答辩称出售的食用油都是合格产品,不应进行赔偿。杜某则出示了购物发票、购物过程录像视频等证据,用于证实购物的事实。
新野县法院经审理查明,超市出售给杜某的食用油均已超过保质期三个月。结合本案,超市明知食用油已经超过保质期,仍然上架销售,已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了消费者人身健康,依法应当按照价款十倍赔偿,经过调解,杜某放弃部分权利,最终双方达成超市赔偿杜某4500元的协议。
【法律解读】
2015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其变化之一就是建立了更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该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产品缺陷与赔偿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存在缺陷但未造成损害时,消费者无需赔偿但可以退货;如果产品缺陷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侵害人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方式包括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
新版食品安全法的五大亮点,包括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果蔬茶叶、保健食品标签不得涉防病治疗功能、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以及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按规定标示。这些修改体现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不合格产品与存在缺陷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合格的产品并不一定属于存在缺陷的产品,但存在缺陷的产品肯定是不合格的产品。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点餐后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权益受损问题。消费者在点外卖后出现吃坏肚子的情况,若商家不承认,可以通过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维权。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商家支付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同时,外卖平台也提供食品安全理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