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涉及蔬菜及其制品的国家标准总共约有67项,其中食品卫生限量标准除外。这些标准涵盖了蔬菜种子质量分级、蔬菜种植、蔬菜成分分析以及蔬菜制品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与“蔬菜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及检测方法”密切相关的主要标准包括:
该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8月发布,共包含41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其中,杀虫剂有机磷类19种,氨基甲酸酯类4种,菊酯类11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3种。
该标准规定了蔬菜和水果的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要求。
该标准由卫生部于2005年批准发布,涉及蔬菜农药残留的指标共有101个,给出了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相较于以往标准,该标准根据农药最新登记情况进行了修订,食品品种更加细化,并参照了危险性评估和CAC标准。
此外,国家农业部自1974年开始,组织了全国农业、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卫生、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试验研究工作。根据研究结果,先后发布了7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1-7),其中涉及蔬菜的限量标准共有39项,涵盖了36种农药种类。
国家标准中规定了蔬菜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包括农药残留101项、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元素9项(Hg、Cu、Cd、F、As、Se、Zn、Pb、Cr)、放射性物质指标10项(3H、89Sr、90Sr、131I、137Cs、147Pm、239Pu、226镭、天然钍、天然铀)、稀土和辐照吸收量等。
食品安全法第96条关于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赔偿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返还价款并获得十倍赔偿。为了认定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主观过错,需要考虑销售者是否履行了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此规定体现了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严厉
识别伪劣商品的几种方法。首先通过商标标志识别,了解商标知识可轻松识别冒牌商品。其次,观察外观质量,伪劣商品往往工艺质量低劣。另外,一些商品具有特有标记也可用于识别。消费者应注意出售者的警惕性,对经销伪劣商品的企业要严厉处罚。
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赔偿问题。《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了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销售者需承担的责任和赔偿标准。文章重点阐述了如何认定销售者的“明知”主观过错行为,包括不作为过错和作为过错两个方面,并列举了相应的具体表现。此外,还提及
防伪技术在商品识别和防止假冒伪劣方面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多种防伪技术,包括反应式SK温控防伪标志、荧光型防伪标记、隐形技术防伪标记、激光全息防伪标记以及光敏、温敏双重防伪标记等。这些防伪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保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