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体系的问题剖析
时间:2024-09-11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存在着法律保障不力、机制不顺、队伍不健全、制度缺失等问题与缺陷,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应有功能的发挥。
法律保障的不足导致标准制定和实施的问题
缺乏法律责任和法治要求
标准作为法律法规执行的技术依据,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然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标准化方面的法律和规章中。这些法律和规章往往只强调禁止性和义务性规定,缺乏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无法满足法治要求。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日本等,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法制化方面更为先进。
制定周期长,运作成本高
标准的制定过程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而且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模糊,容易导致多头管理体制的问题。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长,衔接困难,运作成本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计划的确定需要多个部门多次协调沟通,常常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二是制修订主体混乱,导致标准重复、交叉甚至相互矛盾。这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困扰,使得标准无法有效执行。
制修订主体与实施主体缺乏沟通与协作
目前,我国标准的计划和制修订主要由政府来完成,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标准的实施主体参与较少。标准制定过程中缺乏广泛的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导致制定出来的标准滞后,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使得标准与市场需求和实施主体的实际需要不相符。虽然政府实现了“有标可依”,但实践中却存在“无标可循”的问题。
标准监督不到位
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实施,但目前我国标准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除了标准技术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存在缺陷外,标准实施的监督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标准固然重要,但监管执行更为关键。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间缺乏有效的监管,那么标准只能是一句空话。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实施细节。标准必须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针对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考察影响因素,并加强对药品内在质量的控制。同时,文章介绍了药品命名的原则,包括法定的名称、读音清晰易辨、显示药效关系等,以及药品性状的描述方
-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原因包括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假劣食品流向农村牧区、监管职能分散等。解决方案包括加强食品源头质量监管、加强食品流通和消费领域的监管、建立健全保障
-
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食品安全法是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的,食品安全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那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⑥有关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的公布。 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
-
从事什么活动要遵守食品安全法
但是,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
啤酒喝出垃圾,食品质量纠纷怎么救济
-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执行的主体有哪些?
-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体系的问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