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条款大多是针对企业的,所以法律责任那一章中也大多是对企业的处罚:罚款、没收产品和生产设备、吊销生产许可等。对人也只是一般对企业负责人:
第九十二条 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但是如果构成了犯罪,按第九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范围就比较广了,从企业负责人到生产、质量负责人等都会被牵连,需要看你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来定。
1、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所收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2、食品过期、食品冒充药品、食品中添加药品: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3、食品包装看什么
(1)散装食品包装:应在食品部位上进行标签标示,将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者名称以及联系方式进行标注。
(2)婴幼儿食品包装: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副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3)进口食品包装: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4)标签应当标明以下9个方面:
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d、保质期;
e、产品标准代号;
f、贮存条件;
g、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h、生产许可证编号;
i、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4、食品维权分四步
a、找经营者进行协商解决;
b、若经营者不予协商,可到购物所在地区的消费者协会投诉;
c、协调无效,可投诉购物所在地区的工商所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屡次协调无效,可以向法院起诉经营者。
假冒食品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问题。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掺假食品的违法行为属于违法,需承担相应责任。具体处罚措施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和食品、添加剂,并罚款。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多种情况,如生产经营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等。除了上述
药品经营质量否决管理程序的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和内容。该程序旨在保障药品经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各环节质量并行使否决权。否决方式包括口头批评、限期整改通知单等多种形式。该程序对于提高药品
非法行医的法律责任及其涵盖范围。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等方面。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将构成非法行医罪,并受到相应处罚。非法行医罪情节严重包括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传染病传播等情形。违法行医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
高考冒名顶替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属于考试作弊,违反公平、公正原则。具体的法律责任包括取消考试成绩、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暂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甚至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和罚金。因此,高考冒名顶替行为是违法的,考生应遵守考试规则,保持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