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XX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于2001年10月成立,是一家台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被许可经营豆类植物馅、植物性蛋白、淀粉等项目的生产和销售。2008年10月7日,XX公司向扬州市仪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申报其产品中添加的辣椒红、日落黄、双乙酸钠、二氧化钛、滑石粉等添加剂。然而,同年12月4日,质监部门通知XX公司,这些添加剂未被允许在豆制品(其他豆制品)上使用,并要求该企业在生产加工产品中不得添加上述添加剂。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XX公司总经理陈某的安排下,该公司将辣椒红、日落黄、双乙酸钠、二氧化钛、滑石粉等添加剂添加到苏-亚系列产品中。在质监部门检查时,陈某多次指使工人将这些添加剂隐匿,以逃避检查。XX公司先后向其他公司销售了计价值人民币838万余元的苏-亚系列产品。
经审理,仪征市人民法院认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在豆制品(其他豆制品)分类的产品中添加辣椒红、双乙酸钠、二氧化钛、日落黄、滑石粉等添加剂。质监部门还书面通知XX公司不得在其产品中添加上述添加剂。然而,被告人XX公司仍然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将辣椒红、双乙酸钠、二氧化钛、日落黄、滑石粉等添加剂添加到其生产的苏-亚系列产品中,并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进行销售,销售金额达838万余元。被告人陈某作为被告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负责产品生产和销售,安排员工在豆制品(其他豆制品)等产品中添加上述添加剂,并在质监部门检查时指使工人隐匿违规使用的添加剂,其主观故意明显。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应处以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刑罚。
仪征市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XX公司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罚金800万元;被告人陈某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500万元。
根据刑法规定,食品安全犯罪包括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前两者专指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食品犯罪,而第三者指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特定产品犯罪,其中特定产品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那么,XX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豆制品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呢?
首先,经过质监部门对扣押的XX公司生产的苏-亚系列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未发现有毒、有害成分。因此,XX公司在豆制品中违规添加添加剂的行为,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其次,不合格食品并不等同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目前没有证据证明XX公司生产的豆制品导致了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因此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第三,从主观上看,2008年12月4日,扬州市仪征质量技术监督局书面通知XX公司,辣椒红、日落黄等五种添加剂不在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使用在豆制品(其他豆制品)上的范围内。然而,XX公司为了提高收益,仍然使用原配方,指使工人将这五种添加剂掺入苏-亚系列产品(豆制品)中,并销售给其他公司。在质监部门检查时,XX公司的总经理陈某还指使工人隐匿违规使用的添加剂,以逃避检查。因此,XX公司既有逃避有关部门监管、破坏国家食品监管秩序的直接故意,又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采取放任态度,违规在食品中掺入多种添加剂。从客观行为上看,XX公司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进行销售,且销售金额达838万余元,数额特别巨大(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为特别巨大),其行为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客观行为要素。综上,XX公司的行为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全部特征,因此构成该罪。陈某作为被告单位直接负责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主管人员,也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经审理,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诉人XX公司违反了国家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在生产属于豆制品(其他豆制品)分类的产品中违规添加多种添加剂,销售金额达838万余元,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上诉人陈某作为被告单位的主管人员,其行为也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扬州中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施工组织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全过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处理、贯标工程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监督和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质量管理意识教育、作业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强调了技术和质检员的工作重要性,并提到了测量放线、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以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与措施。该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烹调加工操作间管理制度和食品原料库房管理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并防止污染和变质。建立和实施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机关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应推荐或参与产品经营活动。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处罚方式,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赔偿责任及行政责任,其他相关人的违法行为及责任,以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法律
诊所销售过期药品的法律处罚和消费者的赔偿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销售过期药品的诊所将面临货物没收、罚款、停产停业整顿或撤销许可证等处罚,情节严重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可通过投诉、法律途径等方式寻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