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管理 > 关于产品质量法

关于产品质量法

时间:2020-05-25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5978
简述

产品质量法(productsqualitylaw),规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以及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缺陷产品所致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缺陷产品造成的损害,各国多以产品责任法予以规范和调整,即只规定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因缺陷产品损害而产生的损失赔偿责任。尤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2月22日通过,199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规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问题的同时,规定了缺陷产品损害赔偿的有关问题。

结构

产品质量法的修改增加规定了产品运输、保管、仓储和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增加服务业经营者的产品质量责任。但是,上述市场主体的产品质量责任都是一种行政责任。能否要求这些市场主体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法律适用的角度来说,如果《产品质量法》没有作出规定,应当适用民事基本法对这些市场主体进行规范。

修改后的《产品质量法》仍然沿用旧法的结构,将民事规范和行政规范的“假定、处理、制裁”三要素分开,用不同的条文进行规定。例如,该法第21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必须依法按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而57条则规定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其中还特别规定,“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适用认证标志的产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资格的,对因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给消费者造的损失,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撤消其认证资格。”在这里,民事赔偿责任显然不属于行政处罚的内容,将该条款放在“罚则”部分可能不当。事实上,这种将法律责任单独规定的立法体例并不科学。它人为地割裂了法律规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加了立法难度。

性质

这种将行政法与其他法律规范融为一体的立法方式并不罕见。如果将产品质量管理与产品责任分开规定,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的不便。然而,从完善民法的角度来考察,将产品侵权责任规定在《产品质量法》中可能会对民事立法特别是侵权行为立法系统化工作构成障碍。我们强调《产品质量法》的性质,旨在纠正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打而不罚,罚而不打”。根据《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机关可以对生产者、销售者进行处罚,与此同时,民事主体还可以向产品质量侵权人提出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施工组织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组织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全过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处理、贯标工程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监督和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质量管理意识教育、作业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强调了技术和质检员的工作重要性,并提到了测量放线、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以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与措施。该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烹调加工操作间管理制度和食品原料库房管理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并防止污染和变质。建立和实施

  • 瑕疵品是否合格产品

    产品瑕疵的定义、销售者的责任和未履行责任的后果等相关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瑕疵产品不符合法定和约定的产品质量标准,销售者需承担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责任。若销售者不履行责任,相关部门可责令其改正。同时,合同约定对于瑕疵品处理有

  • 售卖假冒名牌的法律责任

    售卖假冒名牌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销售假冒名牌产品属违法行为,会遭受包括责令停产、销售、没收产品、罚款乃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若构成刑事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行为也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投诉中心的工作职责
  •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
  • 诊所销售过期药品的法律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