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条规定,承包方要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业建设。也就是说,任何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所谓的“以租代征”实质就是规避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避农用地转用的总量控制制度、规避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直接进入市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管制,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征地依法审批、规避了依法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规避了依法缴纳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通过租赁、承租等方式,利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项目建设,都属于违法行为。
“以租代征”对政府来说,可以避免操心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及长远生计等问题,还可以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制。
“以租代征”对用地企业来说,没有征地成本高、报批程序繁琐和周期长等问题,只需签订租地协议就能解决一切,既省时又省事,同时也节省了资金。
“以租代征”对农民来说,租地既不失去土地,又不需要自己耕种,每年还能领取租金和国家的粮食直补。
虽然“以租代征”表面上满足了部分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一时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威胁了国家法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此外,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可能因为某些租地项目的违法行为而受到影响。
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以及按违反的法律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并逐步按照区片综合地价来赔偿。客观上来说,农民可以从土地征收当中获得更好的赔付标准。一亩地一年只给几百、上千元的租金,大大减少了征地支出。那么这种以租代征的征地方式是否合法,农民还能不能拿回自己的土地,争取回合理
近年来,很多地方为了达到有效的征用土地,会提前采取土地流转或者以租代征的方式使用土地,从而降低了征收用地成本,并达到了有效的成果。今天拆迁律师给大家详细分析关于土地流转和以租代征的区别。当农民朋友们遇到不合法的土地流转和以租代征时,不要自乱阵脚,可以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以租代征是指未办理合法手续,私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以租代征严重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征收集体所有土地,被征收人对征收决定、征收补偿决定不服时可以请求行政机关复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征收人可以自主选择救济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