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以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除了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情况下,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以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此举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还会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经营者不得捏造或散布涨价信息,以哄抬价格并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这种行为会误导消费者,导致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这种行为违背了交易的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根据《价格法》第四十条规定,对于有上述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经营者,应当责令改正,并可以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如果有其他法律对这些行为的处罚及处罚机关有规定,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执行。
如果属于全国性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认定;如果属于省及省以下区域性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定。
除了上述列举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外,《价格法》还规定了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包括:
经营者不得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即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对不同的经营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经营者不得采取抬高等级或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变相提高或压低价格。
经营者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也应当受到限制和处罚。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其认定标准。商场搜身行为是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典型案例,必须具备违法性,不得拘禁自然人身体自由。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还包括非法妨害行动、妨害公路通行、侵害通信自由和非法强制医疗等。遇到类似情况,建议消费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销售假冒商品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不同法律的规定,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和制裁。销售不符合保障标准的产品的经营者需承担多种责任,包括赔偿消费者损失和罚款等。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识别伪劣商品的几种方法。首先通过商标标志识别,了解商标知识可轻松识别冒牌商品。其次,观察外观质量,伪劣商品往往工艺质量低劣。另外,一些商品具有特有标记也可用于识别。消费者应注意出售者的警惕性,对经销伪劣商品的企业要严厉处罚。
如何避免校园高利贷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一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严惩不合规行为;二是加强对网贷的市场宣传监管,限制广告宣传并普及网络借贷的风险知识;三是规范平台审核流程,确保借款人的真实性和资质;四是告知综合成本,让消费者了解整个借贷的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