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践经验,网络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包装差异大,因此政府部门很难通过具体商品名录的方式来规定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的适用范围。因此,需要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即确定适用范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四类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包括消费者定作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或者期刊。此外,还规定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也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然而,在实践中,经营者和消费者对于哪些“其他”商品能够适用无理由退货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经营者甚至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类型进行扩大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无理由退货制度,经常导致消费争议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根据商品的性质,增设了四类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商品。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的规定,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情况包括: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还列举了四类商品,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是完好的,但对于商品完好的内涵和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导致了很多退货纠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对商品完好进行了界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普通商品完好的定义包括商品本身、配件及附带的防伪标识、商标吊牌、商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齐全。储值卡(券)类商品完好是指卡(券)内金额未减少。并且明确规定,消费者为了查验需要而打开商品包装,或者为了确认商品的品质、功能而进行合理、适当的试用不影响商品完好。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还根据不同行业经营特点和不同类别商品特性,明确了“商品不完好”的判定标准。
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时间定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细化了期间计算方式。七日的期间从消费者签收商品的次日开始计算,如果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法定节假日,那么以节假日结束的次日作为最后一天。消费者应在此期间内发出退货商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还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明确告知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运费或者免除的运费金额,以及真实、准确的退货地址、退货联系人和有效的联系方式。如果电子商务经营者未告知,那么七日的期间从电子商务经营者正式告知消费者的次日开始计算。
关于运费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指引》规定退回商品所产生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经支付了运费,电子商务经营者在退款时可以不退回运费。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被电子商务经营者免除了运费,或者参加了满额免运费的活动,但退货后订单总金额未达到活动要求,那么电子商务经营者在退款时可以扣除运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实体店退换货的具体法律规定。消费者在实体店购买的商品,若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约定,可依法进行退换货。对于网络等销售的商品,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也可无理由退货。同时,消费者协会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依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如果双十一卖家存在虚假活动,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并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购买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3倍,最低为500元。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商家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否则将受到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10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草案规定,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七日内无需说明理由可以退货,但定做商品、易腐商品、拆封的音像制品等除外。一些委员建议明确退货运费由谁承担。草案还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实践中,在直销领域,无理由退货制度早已实行,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管理条例》赋予消费者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