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如何理解消法中的后悔权

如何理解消法中的后悔权

时间:2020-05-2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535
消费者后悔权

后悔权不是消费冲动权

律师解答: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15年来将迎来第一次大修,修改将进一步拓宽消法适用范围,囊括各类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建议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取代三包;对于网上交易和大宗消费,消费者应该享有后悔权。

毫无疑问,后悔权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范之内,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司法进步。相对于经营者,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故而就需要法律对消费者权益进行“倾斜性”保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质上的公平与正义,更加到位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过,在我看来,我们首先有必要厘清一点:消费后悔权并不是“消费冲动权”,莫要予以误读。

赋予消费者后悔权是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种制度性完善,是对于消费信息不对称、消费地位不平等的可控性“校正”,而非立法保护手段的泛化和滥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消费者可以无条件地、单方面地任意撕毁合同”。如果消费者后悔权与“消费冲动权”划上了等号,市场的正常秩序就会受到侵害,而最终还是要体现于消费者利益受损。

更重要的是,正如专家所言,消费后悔权法定化离不了一个重要的前提:社会的诚信程度总体较高,即所谓的“恶意退货”现象不会成为常态。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为消费后悔权的法治推行,准备好相应的社会诚信的道德与制度环境答案或许并不能让人乐观。

所以,必须要尽快完善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诚信规范机制,对社会各领域的个体失信或者集体失信行为制定惩戒标准。这是消费后悔权能规范适用、落实到实处的一个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所谓的消费后悔权只能是“看上去很美”,要么难以在现实中落实,要么沦为“冲动型消费”甚至是恶意消费的遮羞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认定标准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其认定标准。商场搜身行为是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典型案例,必须具备违法性,不得拘禁自然人身体自由。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还包括非法妨害行动、妨害公路通行、侵害通信自由和非法强制医疗等。遇到类似情况,建议消费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情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情形,包括消费者定制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或期刊等商品,以及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商品。同时,新增的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商品类型也进行了说明。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无理由退货的具体流程

  • 销售假冒商品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销售假冒商品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不同法律的规定,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和制裁。销售不符合保障标准的产品的经营者需承担多种责任,包括赔偿消费者损失和罚款等。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 医院就医是否构成消费行为的争议

    医院就医是否构成消费行为的争议。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医行为被视为生活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消费,消费客体是商品和服务,消费方式包括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就医主体包括公民个人和进行生活消费的单位。虽然就医是被动接受的行为,但只要其有偿获得的商

  •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 如何举报电商平台虚假宣传
  • 购买了缺陷产品的赔偿途径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