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根据社会经济运行的需要和市场上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制定了明确的法律,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些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公共约定和共认的规范,还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消费者联盟就确定了消费者拥有以下基本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保障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具体包括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
消费者有权了解其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获得质量保障、合理价格和正确计量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而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时,有权依法要求获得赔偿。
消费者有权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
消费者有权依法组织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
房地产行业中虚假广告的问题。调查表明,消费者对房地产广告的真实性质疑严重,虚假广告表现多样。要追究开发商的责任,需要满足广告内容虚假、购房者受欺骗和误导、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及因果关系等条件。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该办法旨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了抽检工作程序、抽检结果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并自3月15日起施行。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包括消费争议商品送检的定义、检验机构名单、服务原则、消费者送检程序、检验机构的受理与拒检、检验报告、虚假检验报告的处理、检验费用的支付以及针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争议送检等内容。规定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途径,确保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