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部分既遂的认定方法和标准解析
时间:2023-12-31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犯罪了既遂跟未遂的处罚结果是不一样的,一些犯罪嫌疑人的罪名有既遂也有未遂,在途中被警方发现而抓到后关了起来。在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控制起来了之后,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关后果。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
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通常是根据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是否齐备来判断。如果相关犯罪要素已经齐备,一般认为犯罪既遂,反之则是犯罪未遂或不是犯罪。
构成犯罪的要件
通常构成犯罪的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 犯罪主体:行为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在我国,一般年满16周岁的正常人可以构成犯罪主体。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构成犯罪主体,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处罚。
- 犯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或过失的,即存在犯罪主体的过错。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因为行为人不存在过错,但需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 犯罪客体:行为人侵犯的应该是法律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如人的健康、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等。
- 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必须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如故意伤害罪应造成他人伤害的结果,否则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犯罪既遂的标准
在实践中,犯罪既遂的标准因犯罪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别:
- 行为法: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禁止的违法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危险驾驶罪,只要行为人在公共道路上实施了醉驾或飙车行为,即构成危险驾驶罪既遂。
- 结果犯: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导致法定的结果发生,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实施杀人行为,导致死亡结果发生,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否则只能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 危险犯: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危险状态,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破坏交通罪,行为人实施了破坏行为,危及不特定人的安全,可构成既遂。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概述了学界对犯罪既遂标准的争议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法律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完成的形态。在认定犯罪既遂时,应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为标准,同时考虑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
-
定罪数额对既遂标准的影响
定罪数额对既遂标准的影响,指出其并不产生直接影响,处理既遂犯罪时应依据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进行处罚。同时,对于不同危害程度的既遂犯应区别对待,并考虑同时存在其他宽严处罚情节的情况。
-
犯罪既遂的成立要件
犯罪既遂的成立要件。首先明确了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能称为犯罪既遂。其次,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既遂成立的时间条件。最后,构成犯罪既遂的实质要件是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
-
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否包括3年?
《刑法》中关于“以下有期徒刑”的定义。根据规定,使用“以上、以下、以内”的概念来表示刑罚的数量范围,因此“以下有期徒刑”包括了x年以内的所有刑罚。总结来说,有期徒刑是包括具体年限以内的刑期。
-
绑架罪的构成及刑罚
-
预备犯的量刑标准及其考虑因素
-
拿回扣金额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