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现役军人和非军人共同犯罪的管辖问题如下:
一般情况下,现役军人和非军人共同犯罪的,分别由军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专门人民法院管辖。
涉及军事秘密的共同犯罪案件,全案由军事法院管辖。
除了军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下列案件由其他专门法院管辖: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认定: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被认定为主犯。
起主要作用的主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其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或者是事前拉拢、勾结他人,提起犯意,出谋划策的教唆犯。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被认定为从犯。
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包括:
对于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的具体认定,可以根据以下情况来区分: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问题及其相关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定义和认定条件,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共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串通的情况。文章还解释了刑法中关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
共同犯罪中的分类问题,主要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形式。共同犯罪还包括教唆犯和犯罪中止的情况。对于犯罪中止的认定,简单共同犯罪中要考虑犯罪中止行为的有效性,复杂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中止影响教唆犯和帮助犯的认定。若中止犯向有关机关报告并得到司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犯罪主体的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共犯问题,特别是非乘车人的指使行为是否构成共犯。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承包人的指使逃逸行为若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对于一般非乘车人的指使逃逸行为,则不构成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