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从犯和正犯。
从犯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虽然直接参与了实施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其所起的作用仍属于次要的。他们可能是在犯罪集团中听命于首要分子,参与了某些犯罪活动;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参与实施了一部分犯罪活动。起次要作用的正犯通常具体罪行较轻、情节不严重,没有直接造成严重后果。
帮助犯是指没有直接参加犯罪实行,但为正犯的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犯罪分子。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为实施共同犯罪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排除障碍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窥探被害人行踪,指点犯罪地点和路线,提出犯罪时间和方法的建议,事前应允帮助窝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窝赃、销赃等。
从犯的作用可以是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也可以是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或教唆犯)。实行犯并非一律是主犯,可能属于从犯,主要取决于其作用是否为次要。
区分主犯与从犯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而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
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而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多次参加共同犯罪或参加全部共同犯罪活动的通常为主犯,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
主犯的实行行为通常强度较大、手段残忍、技巧熟练,而从犯的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
由于行为强度大或者技巧熟练,主犯通常对犯罪结果的作用较大,是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要原因;而从犯由于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练,通常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法律处罚。根据财物价值的不同,处罚有所不同。具体法律规定依据最高法、最高检的解释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确定。对于跨地区交通工具上的盗窃案件和盗窃毒品等违禁品的情况,有特别处理规定。盗窃罪的刑事处罚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
从犯量刑是否能高于主犯的问题,指出在刑法范畴中通常从犯量刑低于主犯,但也有特殊情况下从犯量刑可能高于主犯。文章还介绍了广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和缓刑的注意事项。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监督管理。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从犯和共犯的判刑问题,指出从犯和共犯的判刑并不一样,法律会根据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来判定刑罚;刑事立案后是否还需要行政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刑事立案会导致当事人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如人身自由受限等。摘要: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从
从犯量刑减少的具体情况。从犯相较于主犯,量刑通常会减轻,但减少的幅度并非固定,会根据案件情况综合考量。另外,缓刑期间需注意遵守法律法规、配合监督管理并注重自我改造。在广东,诈骗罪的量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