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共犯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的犯罪形式。聚众性犯罪是常见的必要的共犯,例如聚众哄抢罪、聚众持械劫狱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此外,一些集团性犯罪也属于必要的共犯,例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要的共犯的特点是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换言之,法律规定以数人共同犯罪为必要形式的犯罪,称为必要共犯。必要的共犯主要涉及分则问题,即分则条文对犯罪主体数量有特殊要求的情况。换句话说,当犯罪主体为“复数”,作为构成要件时,就构成必要的共犯。
任意共犯是根据刑法分则规定的一种犯罪形式,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单独实施的犯罪由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从刑法角度来看,大部分犯罪在主体数量上没有限制,因此通常发生共同犯罪的是任意共犯,例如抢劫、强奸、杀人、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绑架、诈骗、盗窃、抢夺等罪的共同犯罪都属于任意共犯。所谓“任意”是指法律对犯罪主体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换句话说,从法律规定来看,实施这种犯罪行为,其犯罪主体是单个人还是两人以上,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是随意的或任意的。
根据通谋的时间,即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事先有通谋和事先无通谋两种情况。这里的“事先”是指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如果在着手实施之前就预谋共同犯罪或形成共犯故意,就属于事先通谋;如果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才形成共犯故意,就是事先无通谋的共犯。
如果先行为人已经实施了一部分实行行为,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的意图参与实施或提供帮助,就属于承继的共同犯罪。后行为人在参与之后的行为与先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然而,对于加入之前的基本犯罪行为,后行为人也要承担责任,但对于加入之前的加重行为不负责任。例如,张三抢劫B的财物并对其实施暴力,导致B受重伤。此时李四到达现场,明知张三要抢劫B的财物,李四与张三一起共同劫取了B的财物。虽然李四与张三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但李四不对B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只有张三对B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承继的共同犯罪成立的时间必须是在着手实施之后,但在既遂之前。在既遂之后加入的行为不构成承继的共同犯罪,而属于窝藏、包庇类的犯罪。然而,多环节犯罪和继续犯等情况是例外。
根据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也称为犯罪集团或有组织形式的共犯)。犯罪集团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特殊共同犯罪是指犯罪集团,即由三人以上组成的有组织地实施共同犯罪。实施犯罪的组织称为犯罪集团,犯罪集团是指由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特定的分工,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犯和复杂共犯。简单共犯指的是所有共同犯罪人都是实施犯的共同犯罪,也被称为共同正犯或共同实行犯。复杂共犯指的是共同犯罪人中除实施犯外,还有教唆或帮助分工的共同犯罪。
中国刑法中从犯的概念和分类。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和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对于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基于从犯相对于主犯的危害性较轻的原则。
运输毒品的刑期如何确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刑期取决于运输毒品的类型和数量。数量较大可能判死刑;数量较多判七年以上;数量较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罪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将受到严厉处罚。多次犯罪数量累计计算。
犯罪团伙中主犯的确定方法。依据《刑法》相关规定,组织、领导犯罪团伙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被认定为主犯。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其余不符合主犯定义的人,按其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处罚。同时,文章也提到
盗墓罪从犯的处罚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从犯在盗墓行为中起辅助或次要作用,对于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特定情形下的处罚规定,包括盗掘文物保护单位、集团首要分子等情形。从犯分为次要的实行犯和帮助犯,前者直接参与犯罪实施,后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