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共同犯罪是由首要分子组织、策划、指挥众人所实施的共同犯罪。认识聚众犯罪是认识聚众共同犯罪的前提。聚众犯罪是由首要分子组织策划、聚集纠合多人所实施的犯罪。“聚众”是实施犯罪的形式。
聚众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聚众犯罪与聚众共同犯罪并不是相同的概念。根据刑法规定,聚众犯罪可以分为两类:
根据刑法第317条第2款的规定,属于共同犯罪的聚众犯罪包括聚众持械劫狱罪。在这种犯罪中,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都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和共同犯罪行为,因此都应承担刑事责任,符合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另一类聚众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则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刑法第291条规定的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因此只有首要分子的组织、策划、指挥行为是犯罪行为。当首要分子为两人以上共同组织、策划、指挥聚众犯罪时,构成共同犯罪。然而,当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即为一人以聚众方式犯罪,不存在共同犯罪。因此,聚众犯罪并不一定是共同犯罪。
有人认为,聚众犯罪都是共同犯罪,在上述情况下也存在主犯、从犯和胁从犯的区别,其中首要分子是主犯,其他参与者是从犯或胁从犯。然而,根据刑事政策的少数打击、多数教育改造原则,立法者只规定处罚首要分子。从法律上判断某种行为是否犯罪的标志,是法律是否对该行为规定了刑罚后果(法定刑);如果没有规定刑罚后果,即使明文禁止,也不是犯罪。由于刑法没有规定处罚其他参与者,表明其他参与行为并非犯罪行为,参与者也不可能是从犯或胁从犯。
中国刑法中从犯的概念和分类。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和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对于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基于从犯相对于主犯的危害性较轻的原则。
运输毒品的刑期如何确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刑期取决于运输毒品的类型和数量。数量较大可能判死刑;数量较多判七年以上;数量较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罪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将受到严厉处罚。多次犯罪数量累计计算。
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分子的分类,包括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主犯是共同犯罪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需承担全部罪行;从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处罚较轻;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根据情节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教唆犯则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
盗墓罪从犯的处罚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从犯在盗墓行为中起辅助或次要作用,对于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特定情形下的处罚规定,包括盗掘文物保护单位、集团首要分子等情形。从犯分为次要的实行犯和帮助犯,前者直接参与犯罪实施,后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