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立案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存在犯罪事实,二是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一样,要追究其刑事责任,首先需要有犯罪事实,即体现该单位意志的危害社会行为,这是刑事案件立案的基础。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就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仅有犯罪事实还不足以立案,如果这种行为在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不能立案追诉。与追究自然人刑事责任一样,对单位也必须同时具备立案的两个条件,才能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主体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②必须是依法成立的合法单位。合法单位不仅依法履行了一定的报批和登记手续,以从事合法经营活动为宗旨。非法单位实施犯罪的,只能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③必须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即有自己的名称、机构、场所,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并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对于实践中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也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就不将其认定为单位犯罪,而按照个人犯罪处理。
在满足上述单位犯罪主体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刑法对某些单位犯罪的主体所有制等方面做出了限制。具体包括:一是有的单位犯罪要求单位具有特定的所有制性质。二是有的单位犯罪要求单位具有特定的职能性质。三是有的单位犯罪要求单位具有特定义务。四是有的单位犯罪对单位经营的业务范围作了限制。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
收藏品诈骗不立案的应该是不符合立案的标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