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解除,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用人单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1、随意使用试用期的单方解除权。在没有约定试用期,或者试用期的约定不明,或者已过了试用期的情况下,仍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2、随意使用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方解除权。在没有企业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违法;或者规章制度没有公示;或者违反轻微的情况下,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本条中的“暴力”是指对劳动者实施捆绑、拉拽、殴打、伤害等行为。“威胁”是指对劳动者施以暴力或者其他强迫手段。“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是指采用拘留、禁闭或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身体活动自由的行为。人身自由是公民各种自由权利当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
4、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对于用人单位不顾及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对从事危险作业,如采矿工人,高空作业人员等,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强令劳动者进行作业的行为,劳动者有权拒绝并撤离作业场所,并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包括决策机构的决定和单位利益、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以及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单位犯罪需符合单位决策程序,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个人犯罪则多为了个人谋利。明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非常重要,因为
单位犯罪与个人以单位名义进行犯罪的界定。个人以单位名义犯罪不构成单位犯罪,应按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理。法律依据为相关法律解释的第二条和第三条。个人为犯罪活动设立的公司等企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
单位犯罪的定义和主体,以及单位犯罪的民事责任问题。文章指出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犯罪的民事责任适用于这些单位。单位犯罪需承担民事责任,其责任范围需综合考虑单位的意志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行为。在追究单位犯罪的民事责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