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概念在我国《刑法》中仅从犯罪主体范围进行了描述,但这并没有完全揭示单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内涵。
在学理界,对单位犯罪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所犯的罪,与个人犯罪相对应。这种观点强调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别,但它在实质上是对刑法条文的一种片面理解。
另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种观点强调了单位意志与个人意志的区分,但它对单位犯罪的主观故意要求与刑法中规定的过失单位犯罪相矛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代表单位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或不履行单位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而由法律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这种观点克服了前两种观点的不足,明确地将过失犯罪纳入单位犯罪范畴,并准确地揭示了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
在单位犯罪中,法定代表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并不取决于其身份是否为“法定代表人”,而在于其是否实际参与单位犯罪,并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某种罪行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犯罪,即使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行为与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相符,也不能将该单位定为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自行申报个税,未履行申报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未造成税款流失的,可处以罚款;造成税款流失的,需追缴税款并罚款。故意不如实申报导致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的不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包括决策机构的决定和单位利益、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以及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单位犯罪需符合单位决策程序,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个人犯罪则多为了个人谋利。明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非常重要,因为
单位犯罪与个人以单位名义进行犯罪的界定。个人以单位名义犯罪不构成单位犯罪,应按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理。法律依据为相关法律解释的第二条和第三条。个人为犯罪活动设立的公司等企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