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概念在我国《刑法》中仅从犯罪主体范围进行了描述,但这并没有完全揭示单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内涵。
在学理界,对单位犯罪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所犯的罪,与个人犯罪相对应。这种观点强调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别,但它在实质上是对刑法条文的一种片面理解。
另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种观点强调了单位意志与个人意志的区分,但它对单位犯罪的主观故意要求与刑法中规定的过失单位犯罪相矛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代表单位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或不履行单位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而由法律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这种观点克服了前两种观点的不足,明确地将过失犯罪纳入单位犯罪范畴,并准确地揭示了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
在单位犯罪中,法定代表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并不取决于其身份是否为“法定代表人”,而在于其是否实际参与单位犯罪,并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某种罪行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犯罪,即使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行为与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相符,也不能将该单位定为犯罪主体。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公民旁听庭审的相关规定。公民有权作为旁听人员参加案件庭审,但必须遵守庭审秩序。如违反秩序,法庭可采取相应措施制止,并视情况处以罚款或拘留。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并构成犯罪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自行申报个税,未履行申报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未造成税款流失的,可处以罚款;造成税款流失的,需追缴税款并罚款。故意不如实申报导致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的不
我国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以及刑事案件提起公诉的条件。追诉时效是根据法定最高刑确定的,不同刑期有不同的追诉期限。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查清犯罪事实、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及证据确实充分。在追诉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继续追诉,需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