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概念在我国《刑法》中仅从犯罪主体范围进行了描述,但这并没有完全揭示单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内涵。
在学理界,对单位犯罪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所犯的罪,与个人犯罪相对应。这种观点强调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别,但它在实质上是对刑法条文的一种片面理解。
另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种观点强调了单位意志与个人意志的区分,但它对单位犯罪的主观故意要求与刑法中规定的过失单位犯罪相矛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代表单位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或不履行单位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而由法律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这种观点克服了前两种观点的不足,明确地将过失犯罪纳入单位犯罪范畴,并准确地揭示了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
在单位犯罪中,法定代表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并不取决于其身份是否为“法定代表人”,而在于其是否实际参与单位犯罪,并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某种罪行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犯罪,即使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行为与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相符,也不能将该单位定为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