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是否可以刑拘
时间:2023-09-29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及刑拘问题
一、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后,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并在必要时由政府进行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判断精神病人是否具有刑事行为能力
判断精神病人是否具有刑事行为能力需要鉴定机构进行认定。鉴定机构一般应按照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定。医学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行为人必须是精神病人,即医学上的精神病人;其次,精神病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需要存在精神病与危害结果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心理学标准则考虑了导致精神病人危害社会行为的各种原因,不仅仅限于医学上的精神病发作,还包括吵架的刺激、惊吓等因素。在判断精神病人是否具有刑事行为能力时,还需考虑非医学因素对其行为控制的影响。根据刑法意义上的精神病的刑事责任能力,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在犯罪时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不应负刑事责任。但需按法定程序进行鉴定确认。2. 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一般是间歇性精神病,精神病发作时无刑事责任能力,而非发作时与正常人相同,此时犯罪应负完全的刑事责任。对于是否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需要精神病鉴定机构的评定结果来审查判断。3.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类病人在犯罪时具有一定的刑事责任能力,但其刑事责任能力不完全,因此可以适用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原则。
三、精神病人的刑事拘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先行拘留。这些条件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害人或在场亲眼目击者指认其犯罪;在其身边或住处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正在逃跑;存在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性;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或身份不明;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时,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并得到其配合。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精神病人在犯罪行为中的刑事责任能力及刑拘问题的处理方式。鉴定机构的评定对于判断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至关重要,同时,公安机关在执行刑拘时需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罪中的刑事责任,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详细说明了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缓刑条件。文章明确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条款及适用条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法律责任。
-
取保候审与拘役的关系
取保候审与拘役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关系和适用。取保候审不属于刑事羁押措施,不能抵押刑期,而拘役是一种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的刑罚,可用于抵押刑期。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犯罪嫌疑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
拘役的特征及区别
拘役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需短期改造的罪犯。拘役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特征,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如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等
-
监狱犯人病亡赔偿标准的规定
监狱犯人死亡赔偿标准的规定和保外就医的相关内容。对于犯人死亡,监狱需立即通知家属、检察院和法院,并进行医疗鉴定。赔偿处理参照国家劳动保险规定。保外就医针对身患重病、身体残疾等情形,但罪行严重、自伤自残等情况则不准。解除保外就医情形包括疾病痊愈、骗保等
-
刑事拘留是否允许提前释放?
-
孕妇可以刑事拘留吗
-
精神病能拘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