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单位犯罪,法律规定了对单位本身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于单位犯罪,法律规定了判处罚金的处罚措施。单位犯罪的罚金数额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确定。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其在犯罪中的具体角色和责任大小,判处相应的刑罚。
涉外刑事案件中的犯罪主体包括外籍或无国籍的自然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也包括外国法人以及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
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外刑事案件时,委托使、领馆向在外国的中国籍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具体的送达程序如下:
(一) 委托送达的法律文书必须经过高级人民法院审查,然后由高级人民法院交由外交部领事司进行转递。
(二) 在送达法律文书时,必须准确注明受送达当事人的外文姓名、性别、年龄及详细地址,并将该案的基本情况函告外交部领事司。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是指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处理具有涉外因素刑事案件时适用的诉讼程序。 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被告人或被害人中有外国人,二是犯罪行为或结果发生在外国或者涉及外国国家、组织、公民利益,三是适用法
涉外刑事诉讼除了必须遵循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外,基于"涉外国素"的特殊性,还必须遵循以下几项特有原则。 主权原则即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中国法律的原则,是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首要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中,根据司法解释,外国籍被告人委托律师辩护的,
由于涉外刑事诉讼是诉讼活动涉及外国人或者某些诉讼活动需要在国外进行的刑事诉讼,所以,只有以下几种案件才可能适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这种案件的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是外国人,其侵害行为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那些根据中国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才
批准逮捕外国籍、无国籍犯罪嫌疑人的办案时限系二级人民检察院共同使用,有时需三级人民检察院共同使用,因此,一般要求,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实际办案时间,对被刑事拘留的一般不超过3天,对未被刑事拘留的一般不超过7天。审查批准逮捕外国籍、无国籍犯罪嫌疑人,不能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