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协议具有可诉性,然而,可诉并不意味着法院会支持原告的主张。如果拆迁补偿协议是合法有效的,一旦签订,补偿金额就不能提高。只有在协议无效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提高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以下诉讼: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补偿协议一旦订立,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当事人可以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进行行政裁决。
行政强制: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行政裁决书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拆迁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公安部门进行强制拆迁。
司法强制: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裁决书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拆迁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在实施强制拆迁之前,拆迁人应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确保被拆除房屋相关事项的证据。行政强制和司法强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拆迁管理部门在提请或申请强制拆迁时必须非常慎重。
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在协议约定的搬迁期限内搬迁,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拆迁协议可以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这些情况包括:拆迁人未办理相关手续、拆迁人与非被拆迁人签订协议、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人超越权限或无代理权签订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协议、以及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此外,如果拆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模拟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在模拟拆迁过程中存在透明度和拆迁主体的问题,部分居民可能在不了解情况下被迫签署协议。拆迁补偿协议也存在多种无效情形,如拆迁人不具备权利能力、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遵守国家法